专题首页
会议信息
名家专访
热点聚焦
焦点回眸
现场追踪
经典幻灯
研究进展
大会采风
幻灯PDF
CIT
CIT2021
CIT2020
CIT2019
CIT2018
CIT2017
CIT2016
CIT2015
CIT2014
CIT2013
CIT2012
CIT2011
CIT2010
CIT2009
CIT2008
国际循环
资讯内容 Content
CIT2018 | 陈韵岱教授:小血管、分叉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介入治疗难题解答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8/2/27 15:01:12
加入收藏
标签:
关键字:
小血管
分叉病变
支架
编者按:
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仍是介入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 DCB)的出现或可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DCB相关学术内容也将是CIT 2018探讨的话题之一,本刊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为您提前解疑。
DCB为复杂病变患者带来福音
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属介入治疗中的复杂病变。目前,复杂病变单纯支架治疗效果有很大局限性,药物涂层球囊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针对不同支架内再狭窄,即使置入药物支架后依然有严重增生,此时如果在支架内再置入支架,反复再狭窄的发生率非常高。因此,近十年来,运用药物涂层球囊对支架内再狭窄进行扩张,得到的获益不仅仅不劣于再次置入支架,而且,在一部分小血管再狭窄病变中优于再次置入支架。所以,国内外都制定了相应的药物洗脱支架后再狭窄治疗指南,一线选择即为药物涂层球囊。
此外,国内外研究也给予了充分证实,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在欧洲进行了大规模相关研究,中国的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等也在牵头这方面的研究,相信来自中国的相关证据将提示在以支架为主流的介入血运重建治疗已带来的良好效果外,针对复杂弥漫原位病变的处理,药物涂层球囊未来将开辟一个新天地,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DCB专家共识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专家的经验经过循证论证和大会讨论后形成共识发布,在传播和规范的宣传中起到重要作用。《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通过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推广,以及在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中国国际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和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等会议上的解读,对DCB的认识和应用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伴随很多药物涂层球囊的手术转播,术中操作步骤演示,对慎重选择、预后判断和应用于哪些病变(如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等)进行了很好的示教。据了解,有团队将DCB用于原位病变的治疗比例逐渐增加。
DCB介入治疗中的技术难点
介入治疗中,对于药物支架再狭窄病变,药物涂层球囊为首选,但其通过球囊扩张改善狭窄管腔、改善血流和局部药物释放抑制内膜增殖的同时,仍解决不了由于弹性回缩和严重夹层引起再狭窄的再次发生。因此,即便是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依然还有一定比例患者出现再狭窄。陈韵岱教授认为,在规范运用好药物涂层球囊技术的同时,要做好这类病变的预处理,如用棘突球囊或切割球囊或双导丝球囊,先进行斑块负荷或内膜增殖的松解,然后再给予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使更多的药物释放能进入组织中起到充分的抑制作用,同时又降低其弹性回缩。这不仅针对药物支架再狭窄病变,也适用于弥漫的小血管病变的治疗。陈韵岱教授所在团队2017年在Cardiology杂志发表针对原位弥漫性病变在切割球囊处理基础上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支架疗效的探讨研究方案,观察是否DCB为原位弥漫性病变患者的血运重建带来更加疗效,同时又可减少支架的置入。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字体大小
分享此文
评论区
有
0
人参与了
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文章
CIT专访 | 如何把握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
CIT2019丨分叉病变的必要时支架策略:如…
CIT2018 | 分叉病变PCI:技术和概…
CIT2018 | 左主干分叉病变中指引导管…
CIT2018 | 蒋雄京教授:支架治疗症状…
CIT访谈 | 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最佳介入治疗…
CIT2018 | 窦克非教授:如何预判分叉…
CIT2018 | 陈韵岱教授:小血管、分叉…
相关幻灯
[CIT2012]TARGETⅠ长支架队…
相关视频
[CIT2015]生物可降解支架和RDN…
[CIT2015]生物可吸收支架有望解决…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5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